首页 > 武侠 > 女人四十一枝花 > 

第63章 静如处子

第63章 静如处子

  女真人世代居住在东北亚白山黑水间的森林、苔原和沼泽地带。自然条件的单一,长期地决定了女真人生存方式的单一性。在这种条件下,女真人世代射猎为生,渔猎是谋取食物的主要方式。这或许是正确选择,因为更早生活于该地区的鲜卑人同样如此。女真人从未由森林区域走出,来到水草丰盛的草原,所以未能分离出游牧部落。

  女真的狩猎经济,尽管武器已不是楛弓石砮,而是角弓铁镞、铁枪铁刀,甚至和汉人、高丽人一样,手工业有了高度发展,成为各村落里个别人家的专业,但这些匠人是为狩猎和战争服务,制造弓箭刀枪。

  狩猎民族不象农耕或游牧民族那样有稳定的食物来源,世代以狩猎为生的女真人常常忍饥挨饿,一旦捕到猎物便饱餐一顿,往往跟着就得饿上一两天!可就像生活在同一地区、也经常挨饿的东北虎和狼群一样,是个非常可怕的民族!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存,无休无止的部落战争,使女真成为坚韧、勇敢、强悍而冷静的民族。女真不满万,满万不可敌!

  这个民族注重保护野生动物和自然环境,他们情愿掠夺其他民族,也不愿竭泽而渔,野生动物若被赶尽杀绝,他们吃啥?农耕民族致力于在土中刨食,对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容易造成毁灭性破坏。或许正是天降狩猎民族,来抑制农耕社会对资源无休无止的浪费、贪婪和破坏,就像上帝让掠食动物来抑制食草动物数量过度膨涨,防止草原沙漠化一般。

  慕容紫烟一向重视攻击和防护装备,不惜耗费巨资,派人统一采办各类装备,拥有强大经济实力的罗刹旗兵需全额支付费用;慕容封地内四大部落贫困些,只需支付半价;作为最高统帅直属的精卫队和暴龙军,则全由她自掏腰包。

  她身披亮银铠甲,头盔、护颈、鸡胸型胸板、背板、护肩、护臂、护肘、手套及护膝,清一色整体精铁锻造的板甲。跨下神驹的头、颈、胸、马身和大小腿等部位也都挂着类似板甲。外表光滑、闪闪发光的圆形头盔顶上穿出一束青丝,飘扬于脑后,如摇曳风中的马尾。与头盔相连的铁制面甲已被拉下,呈整块瓦片状,只露出两个眼孔及鼻、嘴孔各一。

  人和马装备的胸板、背板及其他关节结合处均以锁链相连,板甲内衬棉垫,既暖和、牢靠又不失灵活性,将人和马从头到脚包裹得严严实实!她外披白色风氅,脚蹬高帮厚重皮靴,左臂用皮带紧缚着大圆盾。五尺六寸的身材高大健美,力量感十足的宽肩细腰,战马威武雄壮,显得居高临下、威风凛凛、杀气腾腾!

  活脱脱便是一位现身于东方古战场的十字军重装骑士!

  这些堪称宇内最先进、防护力最强的装备,刚被运来不久,应用最先进的冶金技术,防护力比她以前所穿的缎面铁叶老式盔甲提高两三倍,能挡住弓弩、刀砍、枪刺和钝击的攻击。她用最好的长弓做过实验,对着穿有倾斜装甲效果的鸡胸型胸甲及圆形头盔的假人发射,长箭几乎全被光滑而倾斜的外形弹飞,仅仅撞出一个凹坑。

  最大的优点是重量大大减轻,全套铠甲只有她原来的三分之二,对骑兵最为重要的机动性得以大大提高!

  在她身后,是周韵和飞霜手下十七队队长艾尔菱,精卫队、暴龙军重装骑兵团呈箭头排列,箭尖向前。黑压压一大片,却是鸦雀无声,别说人语,便是一声马嘶也无!将士们的披挂跟慕容紫烟几乎一样,唯铠甲没有精美的百合花纹,另外就是她手中的长柄弯刀,比所有将士的都大一号!

  为保持机动性,每个骑兵平均配两匹战马。

  根据在阵列中站位的不同,装备情况略有差异,靠前的五分之一人马是突击集团,人和马铠甲最厚,兵器为狼牙棒、长柄弯刀和长枪;中间的五分之二装甲次之,兵器为长矛和大号弯刀,以搏击杀人为主,另外还要二对一地为前队提供支持和服务,比如换马等;后队的装甲最轻,兵器为弯刀,以砍头为主,同样也有为突击集团服务的职能,比如为他们驮运装备和干粮等。

  总之每人身上的负担和任务均等,构成一部高效的杀戮机器。这种不同铠甲披挂的人马分配比例,是慕容紫烟参考女儿训练暴龙军的成功经验,进而在精卫队和罗刹旗兵之中推广改进的结果。

  在慕容紫烟看来,当今呼风唤雨的杰出人物,论足智多谋、运筹帷幄,晓虹当世无人能及;论战略布局和领军作战经验之丰富,她当仁不让;论战术上的排兵布阵、最大限度地发挥重装骑兵的威力等方面,长女堪称当今第一!若是从政治、经济、军事和文化等多方面能力来综合考虑,尤其是治国之能,长公主当力压群芳。

  对面乱糟糟的喧闹场面,将她从沉思中吵醒,抬眼看去,官军将士漫山遍野地追了过来,个个显得疲于奔命,队形散乱,十来个将官骑马往来驰骋,不时地连声喝斥:「混蛋!注意保持队形,一个跟一个,别跑散!」

  官军士兵们跑得气喘吁吁,就像马拉松赛跑快到终点那种情形,有的士兵已歪倒在地,被长官一阵喝斥和鞭打,勉强站起身来,慢腾腾地向前走,这样的士兵为数不少,要保持整齐的行军队列实在有些勉为其难。

  一位策马跑在前面的将官抬头一看,好家伙!罗刹门将士个个银甲耀眼、军容整肃、气势如虹,人未动,一股凛烈杀气,已冲天而起!

  这是一伙江湖草莽么?简直比最精锐的野战骑兵部队装备还好,也更加威武!

  被罗刹铁骑强悍气势所摄,他忙喝令麾下官兵们紧急停下,排成一个步兵方阵。担任前锋的士兵们一阵急赶,已是精疲力竭,下级将官们好一阵折腾,拳打脚踢加呵斥,足足一盏热茶功夫之后,方阵才总算成形,由长枪兵排头,个个凝神戒备。

  看着部下如此乱七八糟的混乱场面,比起对手反而更像一伙乌合之众,那位前锋官心里十分窝火,可这些兄弟们跟随他征战多年,剿流寇、伐高丽,能入选这支前锋部队的士兵并非孬种,他们已经尽力了。可是,用步兵一路追赶对方的骑兵部队,能这么快赶来已很是不易,他还能要求手下弟兄们怎样?

  有些眼尖的长枪兵遥见对面罗刹门阵中那张恐怖的鬼脸,和飘扬的蓝孔雀翎,不禁惊呼起来:「蓝孔雀翎,罗刹魔女!那个恶魔就在对面!」

  一时间官军将士气为之夺、未战先怯。

  罗刹魔女在中原已是不可一世,不知在关外,能否再现母亲当年雄风、成为翱翔于暴龙河上空的鹰?

  看着黑压压一大片正在集结整队的官军,艾尔菱向夫人建议,不如趁敌立足未稳,抢先发起攻击。

  慕容紫烟摇头道:「我的本意就是要将官军主力引来此地,好让摘月有足够的时间将北风和队员家属们从容撤往沂南围场,那儿将是咱们今后一段时间的根据地。只要官军不发起攻击,我乐得跟他们耗下去,耗得时间越长越好,看谁耗得过谁。」

  周韵赞同母亲的看法。要说起来她本是喜欢玩命的主,求战欲望比谁都强,之所以如此,倒不是为北风等人着想,最近她一直在琢磨,无月已走了一个月,又是骑雕往返,算算时间怎么都该回来了。这些官军真讨厌,把我们赶出济南,无月回来找不到人咋办?官府通缉的画像中也有他,弄不好会遇上危险!

  偏偏娘死活要拦着我,无法出去找他……我们最好就在此地和官军耗着,好随时接应无月……

  殊不知,在这一点上母女俩想法又是惊人地一致,只是都没有明说罢了。慕容紫烟的加强版,果然实至名归!

  此时天色微明。经过近一夜鏖战,又跑了大半夜的路,官军那千多轻骑兵还好,步兵兄弟们可累得够呛!

  前锋步兵列好长枪阵之后,硬挺着站了半天,渐渐时近午时,步兵方阵已然饥肠辘辘。站了大半天,一直得不到出击命令,老是这样耗着,他们连早饭都还没吃呢!士气渐渐低落下来,满心盘算着伙夫早些埋锅造饭。

  慕容紫烟成心和官军耗下去。官军统帅们又是作何打算?现在又在干啥呢?

  往南七八里地之外,位于济南府北郊的袁家庄,官军的中军帐便设在这里。

  官军统帅方天戟高坐虎皮圈椅之中,旁边坐着绣衣阁统领郑天恩,二人正争持不下。郑天恩认为官军兵力占据压倒性优势,力主马上发起攻击,方天戟文人出身,一肚子兵书战策。他认为,己方虽人多势众,但大多为步兵,罗刹门则是清一色骑兵,若追上去草草发起进攻,最佳结果只是将对手击溃而已。这一带是黄河冲积平原,骑兵可轻易逃之夭夭。所以他主张集结人马,将这帮草寇包围在黄河滩头,一举歼灭!

  帐下的十多位游击将军和友军将领们也都意见向左。以骑兵将领周处之为代表的一部分人倾向于郑天恩的意见,认为士气可鼓不可泄,只要咬住敌人便应该立即发起攻击。而以孟州宣抚史梁红玉为代表的将领们则支持方总兵的看法,认为罗刹门虽为江湖草莽,但个个都是武林高手、战力强悍,应该以稳扎稳打为宜。

  当然,倾向于主官意见的占多数。

  郑天恩虽权势显赫,但兵符毕竟在总兵官手中,自也无可奈何,自带大内高手和飞鹰门杀手上吧,昨夜可着实吃了不小的亏,光是自己手中剩下的两百多号江湖高手上去,怕是只有送死的份儿!

  会上大家就这样僵持着,方总兵滔滔不绝地向郑天恩大谈孙子兵法,竭力说服这位太子身边的红人,希望他心悦诚服地接受自己的作战意图,主要怕他以后给自己添乱。

  郑天恩眉头紧皱,不耐烦地听着他侃侃而谈,连插嘴的机会都不多。他认为官军这两三万人马实力一般,要想彻底歼灭罗刹门谈何容易?所以无论方天戟怎么说,他仍坚持主张趁眼下士气尚在,冲上去砍杀一阵不失为上策。

  官军被各种纪律约束,没有方总兵赐下兵符,军中任何人都无权调动哪怕一只小分队。于是近三万官军象一群被圈在围栏里的公牛,慕容紫烟母女则象盘踞在草丛中的两头饥饿猛虎,正仔细搜寻着体质较弱者作为目标,静静等待最佳捕猎时机。

  她有的是耐心。

  待得快到晚饭时分,方总兵才在郑天恩的催促下调兵遣将,从三面收紧包围圈,以长枪阵打头,步步为营地向罗刹门骑兵团挤压过去。唯一缺口是黄河方向,河中虽有浮冰,也绝非重装骑兵可以飞渡。

  然而调兵需要兵符,开饭却不用。官军将士们吃的是米面,又不是牛羊肉,哪能管得多久?总不能让士兵们饿上一天,再上阵打仗吧?

  官军将士们开始轮班吃饭,连前排长枪兵都三五成群地放下长枪,从伙夫手里抢过碗来。虽仍是轮班戒备着,阵型也难免稍显松散。

  就像趴伏在草丛中的两头猛虎,慕容紫烟和周韵缓缓抬头,不经意似的向猎物群扫了一眼。

<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>